说到清风正气,我就会想起我的邻居,我们村的老书记任学斌。准确的说,他是子长县马家砭镇任家园则村党支部书记,现年已经71岁,从1970年至今,他一直担任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40多年来,他舍小家,顾大家,用一颗公心,用一颗热心,用一身正气,树起了一面鲜艳夺目的旗帜。所以不管是县乡干部还是乡亲们都管他叫老书记。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他到底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可以任职这么长时间呢?
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对这位邻居十分敬畏,记得那时不管谁家夫妻或者邻里吵架,只要他一出现,战争马上结束;无论谁家有人打牌赌博,只要听见老书记的脚步声,马上把牌收起来;村里集体劳动时,只要看见他的身影,偷懒的人会马上勤快起来。后来听父亲讲,老书记学校毕业后,原本是马家砭公社干部,因为他工作能力强,为人正派,在村民们的集体要求下,他才回村当书记的,要不然,现在起码也当公社书记了,是村民的期盼使他放弃了更加美好的前程。
我参加工作后不久,有机会与老书记有了第一次正面接触。记得那是一个冬天,我到马家砭镇验收退耕还林工程,由于工作便利,我心想,这回为自己家,还有自家亲戚们多算点面积应该不成问题。回来的路上盘算着,我家多算5亩,二叔多算3亩,最后给老处到目前为止书记也多算点。一边想一边心里还沾沾自喜,当我在野外绘完图纸,回村计算退耕面积时,老书记发话了,他说:“娃娃,咱们村实际退了多少地,村里有数,该多少就多少,不按实际计算的话,我就无法向大家分配,也无法向大家交待,不要因为这点小事影响我的工作,也影响你的前途”。听了他这翻话,我顿时羞红了脸。“公生明、廉生威”,这次的工作经历,我终生难忘,是老书记短短的几句话,启迪了我的灵魂,教会我做什么人、走什么路。这时,我似乎明白了大家为什么都怕他。
2008年元月份,根据组织的安排,我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我翻阅了很多资料,不经意间,却发现了一些有关老书记的材料:他在2007年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创造性地推出村财务人员公推民选制、管理人员分工负责制、集体走帐制、定期公布制和票据规范管理制的“五项制度”,这五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经县、乡党组织总结完善后,迅速在全县、全市得到推广,老书记也因此被评为延安市勤廉兼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看到这些使我不由的感慨万千:一个地方如果有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就能让大量矛盾纠纷自然化解,就能让基层的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就能让经济发展快速健康,也能让我们的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老书记用他的每一步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为我的家乡树起了一面清风正气的旗帜。而且这面旗帜40多年来从未褪色,家乡的家家户户、每个村民都敬畏这面旗帜。在这面旗帜的带领和影响下,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田肥沃了,山头变绿了,村容变整洁了,村民变富裕了,难怪邻村的人们一提起我的家乡,就会说一句:这个村里的人务实、正气。
老书记做人堂堂正正,当“官”清清白白。40多年来,村里修田打坝,架桥筑路,引水通电,大大小小实施了100多项工程,老书记自己没有承包过一砖一瓦。40多年来,老书记的家只做过一次修建,80年代的几件家具,90年代的一台电视机,是家里所有的家当;一套褪色的中山装,一顶戴了十多年的鸭舌帽是他不变的形象。子女们每次要求承包村里的果园,参与建设工程都被他严厉制止,家里人经常埋怨老书记不为家人多想想,现在儿孙们都进城了,他仍然坚守着清贫的家,坚守着廉洁的底线。
听到这里,也许所有人都会明白,老书记为什么能任职这么长时间了吧。其实,廉洁的榜样离我们就是这么近,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使我们如沐清分,有了前进的动力与勇气。老书记是我们身边的旗帜,在广大的陕北农村,正是有无数像老书记这样正直无私、光明坦荡、具有管理经验而又清清白白做人的好干部,因此,党旗在这块革命圣地的热土上,才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同志们,朋友们,廉政不管职位高低,职权大小,只要你能经得起诱惑、守得住信念、耐得住寂寞,就一定会在你的周围树立起清风正气的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我们行动的风向标。让我们高举清风正气的廉政旗帜,争做老书记式的基层干部,筑牢防腐堤坝,树立新风正气,让无数面清廉旗帜在三秦大地上高高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