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商局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服务为主要职责,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说到做到、力争最好”的诚信精神,“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始终站在服务子长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立足职能,以职能服务的亲和力,扬起服务子长经济发展的风帆,助推子长经济快速发展。
以转变职能为切入点开通服务城乡经济发展航班
工商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停收后,需要转变工作理念,为此子长工商局制定出台了《子长县工商局创新规范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把工作思路从“收费管理”转变到“服务管理”上来,逐步引导工商执法队伍突破“重管理轻服务”的守旧思想和“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科学发展新理念,建立“寓管理与服务”的科学管理新模式。2011年,深入基层调研,以影响子长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制定了《关于开展“三深入两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村镇,服务政府发展重点、服务百姓关注热点”为主题的服务发展活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问题、系统分析梳理问题、挂钩帮扶解决问题、政企互动突破难题,逐步解决了农村消费者投诉难、企业融资贷款难等问题10余件。2012年,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从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依法行政等角度分析服务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新思路,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制定了《关于开展“四抓四促两引导”服务活动,全力推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施意见》,改变了过去以挂钩帮扶企业为主要服务方式的做法,通过抓登记服务促个企发展、抓商标战略促品牌兴企、抓消费维权促消费增长、抓执法监管促规范发展、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引导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开通了服务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航班。
以登记服务升级为着力点开启市场主体快速发展的引擎
2012年以来,进一步擦亮了注册登记服务窗口,提升服务标准,实行材料齐全即时办、材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重大项目跟踪办,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放宽经营领域限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有利于企业发展又不悖于法律原则的变通办理,需要与相关部门联系的及时疏通办理。服务层次的升级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对龙头企业和的重点项目点对点跟踪指导服务、对有利于新型业态发展的变通登记服务和市场主体信息咨询服务,打开了企业合理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通道,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截止2012年底,新增个体户998户,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6528户,资金数额达11.7亿元;新增企业82户,累计发展企业489户,注册资本 15.7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户,累计农民专业合作社140户,投资总额 5700万元。
以实施商标战略为突破点开通品牌兴企和商标富农的航班
结合子长县矿产丰富、煤炭品质全国稀有、特色小吃做法独特、粉条洋芋等土特产别具一格等特点,提出了创品牌促发展的服务经济发展新思路。充分发挥工商部门注册和管理商标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与县政府沟通、与商标代理机构联络,深入企业事业单位、走进个体经营市场宣传商标知识和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让千家万户了解商标和品牌的价值,积极参与,主动申报。商标和品牌的创建,引领全县城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突破城乡差别的束缚和县域界限的影响,以质量和信用开辟市场,以商标和品牌引领发展。2011年,“子长粉条”、“子长洋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瓦窑堡炭”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已成功注册;“钟山石窟”成为延安市注册商标的亮点;子长县薯类开发总公司的“百通”商标被评定为陕西著名商标。2012年以来,进一步丰富了商标指导服务的内容,把商标战略延伸到边远农村、特色小吃和以农业协作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指导3户个体特色小吃餐馆分别注册“燕艳”、“张红兴”、“西门坪老闫家”注册商标,以自家独特的做法和配料提升商誉、吸引顾客
以强化消费维权为抓手为扩大内需、消费增长导航
消费市场的安全隐患是造成购买力下降、消费市场发展滞后、内需萎缩的重要原因。为了突破和解决这个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把目光瞄向放心消费市场的建设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上,完善消费者协会、12315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站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创新消费维权机制,深入开展了消费维权进社区、进村屯、进市场、进超市、进学校、进景点六进活动和群众满意的维权联络站点创建活动,形成城乡互动、局所联动、快速处理消费纠纷的网络体系。2012年以来,共处理消费纠纷4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8万余元,基本上消除了城镇居民、乡村农民和外地来客在消费安全方面的顾虑,为城乡市场注入消费回升和经济发展的新活力,进而影响和带动全县各类市场繁荣发展。
以市场监管为动力为子长经济健康规范发展护航
监管和服务是辩证的统一,只有有效监管和打击破坏市场交易秩序和经济发展秩序的行为,才能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城乡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子长工商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狠抓市场监管盲点和群众关注热点,攻克影响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局领导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从基层工商所日常监管中凸显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分片包段抓落实,解决工商所网格化监管安排不周全、分类监管不到位、监管档案不规范等问题;与此同时,走进执法一线,点对点指导,面对面示范,纠误区、补盲区、堵漏洞,一线执法人员市场监管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监管层次和水平逐步提升,推进了监管执法职能到位。2012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00多件,罚款68多万元。其中罚款万元以上的案件20余件,罚款10万元以上的大要案件2件。执法力度的强化,执法广度的拓展,维护子长经济转向规范发展的航向。
以“两个引导”为辅助引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和个体工商户所占比重远远大于企业是制约和影响子长经济统筹发展和GDP增长的瓶颈。为了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推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进一步提高GDP增长率,提出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和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的策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通过确定转企升级对象、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落实优惠政策、主动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等举措,初步打开了转企升级的局面。2012年以来,引导12多户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升级后的企业新注入的投资额与原经营资金相比,扩大了10余倍,经营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交易服务面从向消费者零售为主拓展到向生产性企业和大集团公司批发为主,突破区域限制的规模化经营趋势初步形成。引导就业深入推进。充分发挥工商服务发展职能和个私协会作用,以加油站、汽车维修企业、建筑企业等用工较多的企业为切入点,架起城镇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的桥梁,鼓励闲散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兴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业。2012年以来,引导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个体经营户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300多人,帮助、指导200多名闲散农民和返乡农民工从事企业和个体经营。逐步缓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闲置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