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57期 -> 4 -> 新闻内容
县医院多项举措降低转诊转院率
新闻作者:王海清  发布时间:2013-06-27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王海清)我县自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之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市级以上医院的信赖,我县各医院的转诊转院率持高不下。针对这一情况,县医院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使转院转诊率得到明显下降。
    为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县医院首先从吸引人才出发,先后高薪返聘7名知名老专家坐诊,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6名。被延大附院聘请的原县医院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徐建林,经过多方引导再次回到该院工作。通过引进人才,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张光银已到普外科工作,成为该院首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医师。目前,门诊坐诊的知名老专家已达8名,月接诊量达1500人。
    其次,在全省内首创科室帮扶共建模式,打造重点专科。为了带动和加强神经外科的发展,该院领导积极与市人民医院协调,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建立了科室帮扶协作关系,市医院神经外科每周派专家到该院坐诊、教学查房和带教,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了合作共赢。目前,已成功开展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6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2例,收住神经外科病例21例,其中2例手术在我院属首次开展,4例手术我院3年来未开展。
    同时,为了拓展业务技术范围,逐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该院出台手术管理“三项规定”,即拿出一大笔资金奖励能开展的手术,自己开展;奖励暂不能开展的手术,外请专家开展手术;重奖有设备有技术能开展的手术而近年没有开展而且快要濒临灭绝的手术。“三项规定”的出台使该院住院人数持续保持在360人以上(实际开放床位210张)。2012年出院13786人次,较上年11998人次增长15%,完成手术1538例,较上年增长6%。
    在此基础上,争取资金450余万元购置的彩超等一大批大型医疗设备即将投入使用。为耳鼻喉科等小科室配备的50余万元的小型设备装备已投入使用,提高了各科室的诊疗水平。
    为全心全意服务患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县医院全力打造了专家(科主任)无假日门诊。科主任、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全部安排坐诊,门诊医师由原来的35名增加到72名,实行“上下午轮班、节假日轮转”制度,全心服务群众。安装了LED显示屏,即时公布当日坐诊专家,方便群众就医。自无假日门诊运行以来,该院门诊量骤增,2012年门诊接诊145560人次,较2011年的133624人次增长9%,门诊病人日均增加100余人次,达到400余人次,同比增长27%。为进一步加强医院院前、院内急救能力建设,该院不断壮大急诊科诊疗队伍,新配备2辆标准化急救车,不定期开展急救能力培训和演练,确保急救患者在第一时间内接受诊疗。同时,多渠道提高药品配送率,满足医疗需求。注重加强同药品配送企业的协调和沟通,药剂科每周报送药品配送计划,每周征求临床科室及门诊医师的药品需求意见,药品配送率由48.7%提高到97.1%,实现了医院有药而且有好药的愿望,外介处方、外介病人现象明显减少。
    为加强医院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该院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便民惠民政策,切实转变医院行业作风。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组建志愿者服务队,配备导医人员14人,设立3个分诊台,为就诊患者提供引导、陪检服务。大力精减就医环节,优化就诊流程。为收费室增设4个收费窗口,为门诊各楼层配备饮水机及一次性口杯,方便患者就医。在医疗纠纷(事故)处理方面,该院狠抓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强力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坚决杜绝因麻痹大意、医德医风、乱收费等导致的医疗纠纷(事故)。对医护人员发生的责任纠纷(事故)将严格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同时,对蛮横无理取闹索赔的患者则坚决打击,全力维护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形象与声誉,鼓励广大医护人员大胆收住病人,大胆开展诊疗工作,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