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60期 -> 4 -> 新闻内容
黄土地滋养我健康成长
新闻作者:武警交通第一总队教导队大队长 汪 宏  发布时间:2013-07-08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部队里每当谈起自己的家乡,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他们“我的家乡子长县是因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命名的,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就是在我们子长县瓦窑堡镇召开的。”我骄傲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黄土地上,3000多名革命先辈们为了捍卫这块土地尊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中就包括我的爷爷汪占岗烈士。
    1997年12月,我们45名子长籍的青年一起踏上了开往天府之国的军列,到部队后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成长进步。几年之后,我们一批入伍的同年兵全总队有近千名之多,当上干部的还不足10名,而我们子长籍的这45名青年中就有4名,还有20多名战友被选取为士官。部队的首长夸赞说“陕北来的后生都很能干”,而我们一致的想法是“绝不能给这片黄土地丢人”。
    这些年我一直忙于部队的工作,很少回故乡,不过故乡的人、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一直都萦绕在我的脑际。等到我真正回到故乡,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致。去年冬天,在我回乡探亲之际,表妹李苗苗开车把我从火车站接到了县城转了一圈,我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城市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小县城。秀丽的龙虎山,清澈的秀延河,巍巍的安定塔,繁华的广安街,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县城,让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故乡我回来了,您的子弟兵给您敬礼啦!
    回到县城的那几天,我访亲探友,听到的每一句,看到的每一幕,都让我为之动情和惊叹。记忆中家乡的沟壑山脉黄土飞扬,而眼前被绿色植被遮盖的山上到处瓜果飘香。记忆中几乎干枯的小河,已经被一个个蓄水库所代替,库区里鱼儿游来游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全县到处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就连过去那个靠吃政府救济的堂弟也在政府无息贷款的支持下,在县城开起小餐馆,生意红红火火,去年还在县城买了三孔崭新窑洞,他逢人便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家乡的巨变,政府的关爱,使我们这些远在千里之外军营的官兵也能感受到温暖。多年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武装部和民政部门没有忘记我们的军属,多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使我们更好地在部队安心工作。今年春节前后,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说栾家坪中心社区书记李兆林带着工作人员送来了500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让我在部队安心工作,家里的事政府都管着呢。听了母亲的话,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是家乡的这块黄土地哺育了我,是家乡这块圣地激励着我,我一定要在部队好好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为家乡人民争光添彩。


    汪宏,1979年10月出生于子长县栾家坪乡齐家河村,1997年12月入伍到武警交通第一总队,2003年6月毕业于武警西安指挥学院,历任排长、副指导员、中队长、副大队长等职,现任武警交通第一总队教导队副大队长、代理大队长。
    汪宏出生在一个革命烈士家庭,其爷爷汪占岗牺牲于土地革命时期,名字一直镌刻在子长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汪宏在12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子的生活一度陷入拮据。县委、县政府和民政局以及栾家坪中心社区多次伸出援助之手,送去救济款和救济粮,帮助他们母子度过生活难关,资助汪宏读完小学和中学的学业。
    汪宏1997年12月应征入伍到武警交通第一总队,他牢记亲人嘱托,不忘家乡哺育,刻苦训练,认真学习,当年被上级评为优秀士兵,第二年荣立了三等功,第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考入武警西安指挥学院。毕业之后,在多个工作岗位上有着优异的表现,特别是2009年3月担任中队长工作之后,他坚持知兵爱兵,以情带兵,在四年时间里写出了60万字的带兵日记,把两个后进中队带成了基层建设标兵中队,武警总部王建平上将视察其任职的中队后给予了“免检”的待遇,并对汪宏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中国交通报、军营文化天地、中国公路、人民网、中国军网等多家中央新闻媒体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2011年5月应解放军报和中国军网、国防部网站的邀请,到北京接受访谈,成为全军一线带兵的先进人物。汪宏2011年11月被武警总部表彰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12年5月被武警总部表彰为“优秀中队级单位主官”,六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