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62期 -> 3 -> 新闻内容
“我们”在,“家”就在——马家砭镇抗洪救灾纪实
新闻作者:强博 杨晗  发布时间:2013-08-02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强博 杨晗)“不论遇到多大困难,必须第一时间撤出村民,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让群众们知道‘我们’在,‘家’就在。”马家砭镇党委书记
    面对连日来的强降雨袭击,马家砭镇联合当地各包扶单位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灾情,扎实开展防汛抢险和生产自救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发生后,马家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了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挨家挨户通报灾情,耐心细致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迅速撤离至各临时安置点,并积极引导群众投亲靠友。为确保群众财产安全,乡、村两级联动,及时组建了治安巡逻队,每组由多名公安民警带队,划定警戒区域,拉上警戒标志,24小时轮流值守。截至目前,共排查出受损窑洞526孔、滑塌隐患49处,搬离转移群众7241人。
    在妥善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置点之后,如何保障转移安置点群众的一日三餐,如何做好日常管理,确保群众不到隐患地带活动,成为摆在镇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困境,镇党委、政府按照“党员联系受灾户、干部联系困难户”的两联工作法,调运制式帐篷70顶、彩条布10200平方米、床板360块、被褥560床,设立群众临时安置点36个,购置面粉440袋、食用油150桶、挂面1200公斤,累计集中办灶41个,为受灾群众织就了一张温暖的生活保障网,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无忧。一些热心群众相继自发地为受灾户送来了自家做的馒头、面条和方便面等食物,及时解决了灾民安置点群众饭菜暂不能及时供给的难题。
    为便于发送救灾物资,做好灾民日常管理,安置点及时建立了灾民信息台帐和访视工作日志。同时,每日抽调卫生人员深入各安置点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早、中、晚各清扫环境卫生1次,配备食品监督员和安全管理员各1名,确保受灾群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各安置点还配备象棋、扑克、电视机等文娱设施,有效确保了受灾安置点群众情绪稳定,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积蓄了力量。
    在抗灾同时,马家砭镇还全力组织群众开展灾后生产自救。截止目前,镇上共调用铲车4台,抢通通村骨干道路36处45公里,清理道路淤泥12公里、加固受损圈舍22个、排干水涝农田300亩,制作交通安全警示标志牌12个,努力将受灾损失减少到最小。
    7月29日上午,连续20多天的强降雨暂告一段落,灾民安置点上空一缕阳光暖暖泻下,映红了群众的脸庞。饱受灾难的群众心里暂时恢复了平静,脸上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他们似乎在说:“大灾面前,只要‘你们’在,‘家’肯定就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