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72期 -> 3 -> 新闻内容
我们的传统节日
新闻作者:本报讯  发布时间:2014-01-2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子长县人民对传统的节日特别重视,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春节、“人七”(正月初七)、元霄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等重要节令更为重视,家家户户,从老到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而且活动的形式、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就拿过除夕和春节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外出的人一般都要返里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子长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年”或“过大年”,即古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为过年的时间。那么,为什么要过年呢?据老年人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做“年”的凶恶怪兽,住在深山的魔洞里,经常出来吃人伤害牲畜。尤其是数九寒天,山野空矿,庄稼都收割了,野兽也躲到洞穴里过冬,它吃不到东西,饿得发狂,便跑到村子里来伤害人畜,祸害百姓,人们深受其苦。因此,到每年的冬天,是人们最难熬的时间。他们虔诚的祈祷,盼望天神把“年”赶走,保佑村里人口平安,但都无济于事,人们照旧遭受“年”的祸害。后来有一个聪明的人发现“年”害怕听到响亮的声音,怕见到火和红颜色,便偷偷的告诉了大家。等到十二月“年”出觋的时候,人们便敲响了碗盆,燃起了火堆,在门上插上明亮的火把,有的还在墙上涂上红颜色,“年”被吓的逃跑了,躲在山洞里再也不敢出来,后来就饿死到山洞里。人们为了庆祝这个伟大胜利,就把年关当作盛大的节日来过。
    子长人过年很是隆重,一到腊月是全年最忙碌的时间。城乡一片繁忙景象,推磨滚碾,杀猪宰羊,生豆芽,做豆腐。农村人还要蒸黄米馍,做稠酒,炸油糕,做油馍等。“八碗”(红烧肉、丸子、鸡肉、酥肉、排骨、炖肉、肘子、清蒸鸡,也有的不全是这八种,还加些冷热菜),几乎成了每家必备的佳肴。
    农村人进城赶集,置办年货者络绎不绝。买烟酒糖果、红纸年画、鞭炮花烛、香纸银箔,应买的都要置办齐全。
    临到年节,家家户户要打扫庭院。室内室外都要打扫得千干净净,用石灰水把窑和院墙洗刷一新,大人小孩要换上新衣服,年前都得理发,讲究不“连毛”过年。
    贴春联。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把写好的红纸对联贴到门窗、碾磨、牲畜圈上。本年内有死亡亲人的家户,第一年不贴春联,第二年贴黄纸对联,第三年贴绿纸对联,第四年才贴红纸对联,以表示对亡人的怀念和哀思。
    上坟。当天吃罢早饭,各家老少都到坟地去祭奠死去的亲人,献上带来的各种“年茶饭”,斟上奠酒,烧香纸,叩头拜年,然后燃放爆竹,表示邀请祖宗们共享新年之乐。
    打冰块。临近黄昏时间,孩子们提着筐子,拿着斧头到河边打冰块,抬回后分别置于门口、牲口圈。取冰的谐音为“兵”,预祝保护全家人畜平安,不受鬼邪侵扰。
    吊舸笼。当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将五颜六色的灯笼吊在自家的屋檐下,内外通亮,彻夜不灭。如果灯笼不亮,预示来年不吉利。
    垒火塔。上灯后,家家院中点燃用煤炭垒成的火塔。如果当年有死亡的亲人,必须在坟地点燃同样的火塔。火塔呈圆锥形,上尖下大,底部留有炉孔,并放上有足够的木柴,燃烧五、六个小时方熄。除夕之夜,火光冲天,一片光明。
    吃“团圆饭。”除夕的晚餐叫“团圆饭”,全家欢聚一堂,
   同吃“八碗”、煎饼,少者给长者敬酒,预祝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饭毕,燃放烟花爆竹,天空中五彩缤纷,争奇斗艳,鞭炮声此起彼伏,震撼云天,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整个夜晚是一片欢乐跳跃的海洋。
    压岁钱。除夕之夜,当孩子睡熟之后,家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崭新的钱币,给自己的未成年儿孙枕头下边压有一元、五元、十元钱不等,也有按孩子年龄大小压钱的,表示祝贺他们又长大了一岁。
    打醋炭。这种风俗已基本破除,但有些个别地方还保留这个习俗。除夕之夜吃饭前,由家长一手拿着笊篱从灶火里挖些炭火,一手拿着醋壶走到香案前,将醋倒在炭火上,这时炭火咝咝响,溢出一股醋的香味,谓之“打醋炭。”据老年人说这是敬奉“醋炭神”姜子牙的一种仪式。
    传说姜子牙大功告成之后,对战场上阵亡的将帅们,论功封神。封完后各神都就位去了,他刚想走下封神台,忽见他的舅舅匆匆忙忙赶来说:“你把我封到哪儿了?”姜子牙大吃一惊说:“天王爷,你怎么这时候才来!”舅舅以为姜子牙把他封为“天王”,连忙说:“谢主神恩”,转身就上任去了。
    “天王”本是姜子牙自已的神位,不料被舅父领去,现在只有“醋炭神”的位置了,只好自己去就位。因此,每到过年人们打醋炭就是祭了“醋炭神”,再祭奠诸神,有些不打醋炭的人家,在窗上写个小红柬“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了。
    守岁。除夕之夜,室内外灯火通明,彻夜不熄,有些人彻夜不眠,谓之“守岁”或“熬年。”等鸡叫争先鸣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
    新年正月初一为“春节。”当雄鸡第一声长啼,各家争先燃放爆竹,名谓“开门炮。”天亮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施给小辈一些小钱或糖果花生吃,并热情招待他们。这天的早餐,大多是水饺,也有的叫“扁食”,里边包几个钱币,据说谁吃到钱币谁有福,一年里不缺钱花。
    初一以后,新婚夫妇要拜妻家,走外家,亲朋好友互相拜年,做客的小孩,主人还要施给“长岁钱”,或吃一点别人家的饭食,意即孩子好“抬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