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72期 -> 4 -> 新闻内容
警惕悄然而至的“无形杀手” 强三海院长提醒:高血压防治避免六大误区
新闻作者:本报讯  发布时间:2014-01-2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约有上亿患者,但可怕的是,很多人患了高血压以后,却因为没有症状而尚未察觉,还有很多人因症状不明显而疏于治疗或置之不理,由于其对心、脑、肾等器官可造成严重损害,也被称为悄然而至的“无形杀手”。近日,我县中医院院长强三海接受采访表示,“无形杀手”严重危害健康,市民防治高血压应避免走进十大误区。
    误区一:老人血压高点没关系
    解析:不少人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地越高。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有些高血压也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高于这个标准都应该治疗。
    误区二: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解析: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要低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肾病等高危病人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病人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但血压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误区三: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解析:有的高血压病人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治疗外,一般的高血压是不需要输液治疗的。有的认为输液能活血化淤,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其实短暂输液,对预防血栓是没有作用的。
    误区四:保健品能治高血压
    解析:部分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而用非药物方法完全代替药物治疗。实际上,现在许多媒体夸大养生疗法和保健食疗的功效,说可以代替药物治疗,这都是错误的。
    大多数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饮品以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子、降压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还会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
    误区五:血压高,就紧张
     解析:过分关注自己的血压,频繁测血压、调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人24小时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患者不能血压不稳就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量。
    误区六:全凭感觉用药
    解析: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即使血压明显升高,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血压,仍没有不适的感觉。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病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值和用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