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飘落在子长最美的梦
刘志强
我想,我该做一个梦
这个梦与子长有关
还有跟龙虎山有关
•
子长,一座年轻的城市
年轻的城市就会包容我的梦
这个关于春天里最美的梦
•
其实,子长是有梦的
她的梦在西山沟、在龙虎山
以及在钟山石窟的石壁上
•
瓦窑堡,一个曾经听说过的名字
但走进你,却是在春天的午后
我想,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没有约定,没有期盼
就那样来了,在春天里
•
春天的树叶总是多情地盛开
而是谁轻轻敲落枝叶上的尘土
让嫩绿的枝丫向你微笑
就这样,子长的梦悄悄也被吹醒
•
我是一个多情的汉子
今夜坐在子长的怀抱
用一颗真诚的心写下这些文字
不是表达思想的邂逅
而是告诉子长,春天来了,我也来了
我带着高原纯洁的哈达
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一起数着春天的叶子
•
仲春,最美的季节
我愿把最美的梦留在这里
和子长一起茁壮成长
延安子长县:治沟保生态 造田惠民生
中国经济网延安讯 刘琳
中国经济网延安讯 刘琳
4月6日下午,中国经济网陕西频道记者跟随“寻根祭祖陕西行”采访团来到延安子长县余家坪镇西山沟村,了解了该地正在进行的西山沟小流域治沟造地工程项目。
2011年以来,子长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治沟造地工程,按照“山上退耕还林,山下修田造地”的总要求,充分利用沟道资源,变害为利,累计完成12条小流域沟道治理,涉及9个乡镇4500户2万人,修田造地2.5万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
据悉,西山沟小流域治沟造地工程项目流域面积4.7平方公里,共涉及该村115户,421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山、水、田、林、路、坝、渠、村统一规划,完善配套设施的思路,以“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为主题,整流域推进、集中连片开发,采取新修坝体、整治沟道、植被恢复等措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920亩,其中新增耕地480亩,使该村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5亩,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
该县自开展治沟造地工作以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选定治理范围,先后完成项目50多个。通过治沟造地,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1年以来,子长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治沟造地工程,按照“山上退耕还林,山下修田造地”的总要求,充分利用沟道资源,变害为利,累计完成12条小流域沟道治理,涉及9个乡镇4500户2万人,修田造地2.5万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
据悉,西山沟小流域治沟造地工程项目流域面积4.7平方公里,共涉及该村115户,421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山、水、田、林、路、坝、渠、村统一规划,完善配套设施的思路,以“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为主题,整流域推进、集中连片开发,采取新修坝体、整治沟道、植被恢复等措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920亩,其中新增耕地480亩,使该村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5亩,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
该县自开展治沟造地工作以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选定治理范围,先后完成项目50多个。通过治沟造地,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子长唢呐:让世界聆听陕北声音
中新社记者 宋哲
中新社记者 宋哲
陕西人贺军利吹了12年唢呐,最让他难忘的是在英国爱丁堡吹了一曲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唢呐一响,老外们的表情都很欢乐,还跟我们唱了起来。”
“中外媒体陕西行”采风团4月6日至7日赴陕西省子长县采访,此行发现,相比知名度高的安塞腰鼓,陕西省目前正在热推子长唢呐。
子长唢呐是陕北唢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延安子长县,唢呐堪称“陕北一绝”,已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开峰16岁开始吹唢呐,他的家族已将子长唢呐技艺传了四代。李开峰说,练习唢呐主要是锻炼气息,早晨五六点起来,到山上一个人一个人地吹,看谁吹得长。
子长县唢呐协会主席鲍爱国介绍,子长唢呐最大的特点就是杆长碗大,音色明亮,渗透着陕北人的阳刚之气。遇到红白喜事,老人过寿、开张庆典都会请五六个吹手助兴。
鲍爱国说,根据史料,唢呐传入陕北是从夏代就开始,从明朝起唢呐最为弘扬。现在的唢呐班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子长人,基本是老爸吹给儿子听,儿子吹给孙子听,代代相传。
今年32岁的贺军利是从20岁左右开始吹唢呐,他告诉记者,平时他们都是五六个人一个班子单独行动,遇到大型活动就召集到一起。子长县唢呐班子现在达到的人数是100多人。
子长唢呐非遗代表人焦养亮说,他最初跟着师傅吹了七场喜事,自己就开始领班子办事情,成立了焦家班。他说目前子长县的唢呐班子最少有五六十个。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推的子长唢呐。”子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拓乃章说。子长唢呐艺术代表团2009年赴英国演出,2011年赴俄罗斯演出,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红红火火过大年”走进子长,直播了子长唢呐的演出盛况。子长唢呐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子长唢呐是陕北唢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延安子长县,唢呐堪称“陕北一绝”,已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开峰16岁开始吹唢呐,他的家族已将子长唢呐技艺传了四代。李开峰说,练习唢呐主要是锻炼气息,早晨五六点起来,到山上一个人一个人地吹,看谁吹得长。
子长县唢呐协会主席鲍爱国介绍,子长唢呐最大的特点就是杆长碗大,音色明亮,渗透着陕北人的阳刚之气。遇到红白喜事,老人过寿、开张庆典都会请五六个吹手助兴。
鲍爱国说,根据史料,唢呐传入陕北是从夏代就开始,从明朝起唢呐最为弘扬。现在的唢呐班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子长人,基本是老爸吹给儿子听,儿子吹给孙子听,代代相传。
今年32岁的贺军利是从20岁左右开始吹唢呐,他告诉记者,平时他们都是五六个人一个班子单独行动,遇到大型活动就召集到一起。子长县唢呐班子现在达到的人数是100多人。
子长唢呐非遗代表人焦养亮说,他最初跟着师傅吹了七场喜事,自己就开始领班子办事情,成立了焦家班。他说目前子长县的唢呐班子最少有五六十个。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推的子长唢呐。”子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拓乃章说。子长唢呐艺术代表团2009年赴英国演出,2011年赴俄罗斯演出,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红红火火过大年”走进子长,直播了子长唢呐的演出盛况。子长唢呐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子长县打造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农民致富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 田士威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 田士威
“我们这座大棚采用的是最新技术设计的,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前屋面可根据太阳高度自动调节从而提高采光率;二是后墙蓄热技术,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通过吸风机将棚内热量保存到后墙中,晚上在释放出来;三是,配合屋面角度调整的自动卷帘设备。这种温室大棚目前在世界只有两座。”4月7日,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到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参观采访时,园区工作人员刘小平自豪地介绍说。
据了解,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区位于东秀延川,205省道旁,计划总投资4593万元,项目区规划面积2000亩,核心区200亩位于陕西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杨家园则镇李家沟村,辐射区为秀延川区域设施种植专业村。主要建设标准化大棚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工厂化育苗中心、农机库房、薯类深加工厂等。
农业园区除了建棚技术先进外,在品种的引进和管理上也走到行业前列。园区种植的大多是从国内外引进的新品种,栽种技术成熟后在大规模向外推广。在一个种植西葫芦的大棚内,管理人员郭健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西葫芦引进的是美国的新品种,只要棚内温度、湿度合适就能够无限生长、开花、结果。
近年来,子长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科技、生态、立体、绿色园区,不断提升园区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能力,把园区建成扶贫户、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基地,建成产业新技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规范化运营基地,目前核心区新建智能育苗室文洛式连栋温室2000平方米;建成元亨薯类加工区,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初步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22座,组装式日光温室4座,沼气池2座;印发技术宣传资料,积极组织培训,园区成为扶贫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再就业培训基地;建成管理及配套服务区生产库房、净菜库400平方米,农机库房2000平方米;种植中油8号、前8、曙光、绿光28等7个露地油桃新品种桃种苗基地30亩,薯类种植基地30亩;引进了长顺王子、37-72、巴莱姆辣椒、彩椒、荷兰35、天使4号、新秀、红佳西瓜等试验示范品种20多个,部分产品已上市。
农业园区除了建棚技术先进外,在品种的引进和管理上也走到行业前列。园区种植的大多是从国内外引进的新品种,栽种技术成熟后在大规模向外推广。在一个种植西葫芦的大棚内,管理人员郭健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西葫芦引进的是美国的新品种,只要棚内温度、湿度合适就能够无限生长、开花、结果。
近年来,子长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科技、生态、立体、绿色园区,不断提升园区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能力,把园区建成扶贫户、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基地,建成产业新技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规范化运营基地,目前核心区新建智能育苗室文洛式连栋温室2000平方米;建成元亨薯类加工区,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初步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22座,组装式日光温室4座,沼气池2座;印发技术宣传资料,积极组织培训,园区成为扶贫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再就业培训基地;建成管理及配套服务区生产库房、净菜库400平方米,农机库房2000平方米;种植中油8号、前8、曙光、绿光28等7个露地油桃新品种桃种苗基地30亩,薯类种植基地30亩;引进了长顺王子、37-72、巴莱姆辣椒、彩椒、荷兰35、天使4号、新秀、红佳西瓜等试验示范品种20多个,部分产品已上市。
陕西子长钟山石窟:展示另一种敦煌魅力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秦毅
日前,中外记者采访团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探访被人们誉为“第二个敦煌”的钟山石窟,感受石雕与佛文化之美。与敦煌石窟相比,钟山石窟精致玲珑,个性分明,细腻秀美。在当地百姓眼中,钟山石窟是他们的骄傲,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
“红都”瓦窑堡西15公里处、秀延河畔,有山巍然若巨钟倒扣,故名曰“钟山”。钟山石窟便长年“隐居”于此。钟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钟山石窟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雕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错落有致,做工精细。
有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专家结论为:钟山石窟是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第二个敦煌,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主窟万佛岩呈长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平顶八卦莲花藻井,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石雕,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释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与坛基紧密连为一体,坛前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
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第二个敦煌”、“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钟山石窟是人们研究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与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作为与敦惶对应的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石窟群,随着尚未开掘的一些石窟的清理与考古的深入,钟山石窟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惊喜。
子长县无公害绿色水果“迷倒”网媒记者
青海新闻网讯 (刘志强)
4月7日, “寻根祭祖陕西行”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市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参观采访。“太好吃了,真的很好吃,都是绿色食品。”采访团一走近延安市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一边品尝着新鲜的黄瓜和西红柿兴奋地说道。
据悉,延安市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区位于东秀延川,205省道旁,计划总投资4593万元,项目区规划面积2000亩,核心区200亩位于陕西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杨家园则镇李家沟村,辐射区为秀延川区域设施种植专业村。主要建设标准化大棚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工厂化育苗中心、农机库房、薯类深加工厂等。
近年来,子长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科技、生态、立体、绿色园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实践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园区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能力,把园区建成扶贫户、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基地,建成产业新技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规范化运营基地,目前核心区新建智能育苗室文洛式连栋温室2000平方米;建成元亨薯类加工区,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初步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22座,组装式日光温室4座,沼气池2座;印发技术宣传资料,积极组织培训,园区成为扶贫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再就业培训基地;建成管理及配套服务区生产库房、净菜库400平方米,农机库房2000平方米;种植中油8号、前8、曙光、绿光28等7个露地油桃新品种桃种苗基地30亩,薯类种植基地30亩;引进了长顺王子、37-72、巴莱姆辣椒、彩椒、荷兰35、天使4号、新秀、红佳西瓜等试验示范品种20多个,部分产品已上市。
据悉,延安市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区位于东秀延川,205省道旁,计划总投资4593万元,项目区规划面积2000亩,核心区200亩位于陕西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杨家园则镇李家沟村,辐射区为秀延川区域设施种植专业村。主要建设标准化大棚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工厂化育苗中心、农机库房、薯类深加工厂等。
近年来,子长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科技、生态、立体、绿色园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实践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园区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能力,把园区建成扶贫户、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基地,建成产业新技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规范化运营基地,目前核心区新建智能育苗室文洛式连栋温室2000平方米;建成元亨薯类加工区,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初步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22座,组装式日光温室4座,沼气池2座;印发技术宣传资料,积极组织培训,园区成为扶贫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再就业培训基地;建成管理及配套服务区生产库房、净菜库400平方米,农机库房2000平方米;种植中油8号、前8、曙光、绿光28等7个露地油桃新品种桃种苗基地30亩,薯类种植基地30亩;引进了长顺王子、37-72、巴莱姆辣椒、彩椒、荷兰35、天使4号、新秀、红佳西瓜等试验示范品种20多个,部分产品已上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