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77期 -> 4 -> 新闻内容
走近红都看发展 感受魅力新子长
新闻作者:本报讯  发布时间:2014-04-30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6日—7日,由走向世界杂志编辑盛利、瑞典北欧时报社长何儒、美国UPI合众国际社Stephen Shaver、香港星空卫视记者王一夏、新华网编辑郝云非、天涯社区经理白敏、新浪微博旅游达人余江等100多余人组成的中外媒体采访采风团来到我县,参观了治沟造地工程、禾草沟煤业公司、钟山石窟、龙虎山风景区、子长革命烈士陵园、瓦窑堡革命旧址、县人民医院、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处,了解子长经济发展,感受深厚红色文化,体验淳朴民情民风。各大媒体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赞誉,认为活动安排合理紧凑,内容丰富多彩,行程中不失创意乐趣,让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到了魅力子长的新面貌。尤其在品尝到子长小吃之后,采访采风团成员更是不吝其词,大赞“子长县是吃货们的‘梦想国’”,并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会再次踏入这片红色热土。活动结束之之际,中国旅游网络媒体联盟确定我县为采风活动基地,并授牌。据统计,新华网、光明网、新浪网、财经网、西部网等多家媒体已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平台对我县各项工作作了积极的宣传报道。截止4月9日,共发稿400多篇,其中原发稿件80篇,转载320篇,不包括微博、微信转载。







飘落在子长最美的梦

刘志强

我想,我该做一个梦
这个梦与子长有关
还有跟龙虎山有关

子长,一座年轻的城市
年轻的城市就会包容我的梦
这个关于春天里最美的梦

其实,子长是有梦的
她的梦在西山沟、在龙虎山
以及在钟山石窟的石壁上

瓦窑堡,一个曾经听说过的名字
但走进你,却是在春天的午后
我想,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没有约定,没有期盼
就那样来了,在春天里

春天的树叶总是多情地盛开
而是谁轻轻敲落枝叶上的尘土
让嫩绿的枝丫向你微笑
就这样,子长的梦悄悄也被吹醒

我是一个多情的汉子
今夜坐在子长的怀抱
用一颗真诚的心写下这些文字
不是表达思想的邂逅
而是告诉子长,春天来了,我也来了
我带着高原纯洁的哈达
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一起数着春天的叶子

仲春,最美的季节
我愿把最美的梦留在这里
和子长一起茁壮成长


 
延安子长县:治沟保生态 造田惠民生

中国经济网延安讯 刘琳
 
    4月6日下午,中国经济网陕西频道记者跟随“寻根祭祖陕西行”采访团来到延安子长县余家坪镇西山沟村,了解了该地正在进行的西山沟小流域治沟造地工程项目。
    2011年以来,子长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治沟造地工程,按照“山上退耕还林,山下修田造地”的总要求,充分利用沟道资源,变害为利,累计完成12条小流域沟道治理,涉及9个乡镇4500户2万人,修田造地2.5万亩,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
    据悉,西山沟小流域治沟造地工程项目流域面积4.7平方公里,共涉及该村115户,421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山、水、田、林、路、坝、渠、村统一规划,完善配套设施的思路,以“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为主题,整流域推进、集中连片开发,采取新修坝体、整治沟道、植被恢复等措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920亩,其中新增耕地480亩,使该村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5亩,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
    该县自开展治沟造地工作以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选定治理范围,先后完成项目50多个。通过治沟造地,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5亩,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子长唢呐:让世界聆听陕北声音

中新社记者 宋哲
 
    陕西人贺军利吹了12年唢呐,最让他难忘的是在英国爱丁堡吹了一曲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唢呐一响,老外们的表情都很欢乐,还跟我们唱了起来。”
    “中外媒体陕西行”采风团4月6日至7日赴陕西省子长县采访,此行发现,相比知名度高的安塞腰鼓,陕西省目前正在热推子长唢呐。
    子长唢呐是陕北唢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陕西延安子长县,唢呐堪称“陕北一绝”,已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开峰16岁开始吹唢呐,他的家族已将子长唢呐技艺传了四代。李开峰说,练习唢呐主要是锻炼气息,早晨五六点起来,到山上一个人一个人地吹,看谁吹得长。
    子长县唢呐协会主席鲍爱国介绍,子长唢呐最大的特点就是杆长碗大,音色明亮,渗透着陕北人的阳刚之气。遇到红白喜事,老人过寿、开张庆典都会请五六个吹手助兴。
    鲍爱国说,根据史料,唢呐传入陕北是从夏代就开始,从明朝起唢呐最为弘扬。现在的唢呐班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子长人,基本是老爸吹给儿子听,儿子吹给孙子听,代代相传。
    今年32岁的贺军利是从20岁左右开始吹唢呐,他告诉记者,平时他们都是五六个人一个班子单独行动,遇到大型活动就召集到一起。子长县唢呐班子现在达到的人数是100多人。
    子长唢呐非遗代表人焦养亮说,他最初跟着师傅吹了七场喜事,自己就开始领班子办事情,成立了焦家班。他说目前子长县的唢呐班子最少有五六十个。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推的子长唢呐。”子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拓乃章说。子长唢呐艺术代表团2009年赴英国演出,2011年赴俄罗斯演出,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红红火火过大年”走进子长,直播了子长唢呐的演出盛况。子长唢呐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子长县打造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农民致富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 田士威

 
    “我们这座大棚采用的是最新技术设计的,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前屋面可根据太阳高度自动调节从而提高采光率;二是后墙蓄热技术,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通过吸风机将棚内热量保存到后墙中,晚上在释放出来;三是,配合屋面角度调整的自动卷帘设备。这种温室大棚目前在世界只有两座。”4月7日,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到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参观采访时,园区工作人员刘小平自豪地介绍说。
    据了解,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区位于东秀延川,205省道旁,计划总投资4593万元,项目区规划面积2000亩,核心区200亩位于陕西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杨家园则镇李家沟村,辐射区为秀延川区域设施种植专业村。主要建设标准化大棚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工厂化育苗中心、农机库房、薯类深加工厂等。
    农业园区除了建棚技术先进外,在品种的引进和管理上也走到行业前列。园区种植的大多是从国内外引进的新品种,栽种技术成熟后在大规模向外推广。在一个种植西葫芦的大棚内,管理人员郭健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西葫芦引进的是美国的新品种,只要棚内温度、湿度合适就能够无限生长、开花、结果。
    近年来,子长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科技、生态、立体、绿色园区,不断提升园区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能力,把园区建成扶贫户、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基地,建成产业新技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规范化运营基地,目前核心区新建智能育苗室文洛式连栋温室2000平方米;建成元亨薯类加工区,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初步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22座,组装式日光温室4座,沼气池2座;印发技术宣传资料,积极组织培训,园区成为扶贫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再就业培训基地;建成管理及配套服务区生产库房、净菜库400平方米,农机库房2000平方米;种植中油8号、前8、曙光、绿光28等7个露地油桃新品种桃种苗基地30亩,薯类种植基地30亩;引进了长顺王子、37-72、巴莱姆辣椒、彩椒、荷兰35、天使4号、新秀、红佳西瓜等试验示范品种20多个,部分产品已上市。

 
陕西子长钟山石窟:展示另一种敦煌魅力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秦毅

    日前,中外记者采访团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探访被人们誉为“第二个敦煌”的钟山石窟,感受石雕与佛文化之美。与敦煌石窟相比,钟山石窟精致玲珑,个性分明,细腻秀美。在当地百姓眼中,钟山石窟是他们的骄傲,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
    “红都”瓦窑堡西15公里处、秀延河畔,有山巍然若巨钟倒扣,故名曰“钟山”。钟山石窟便长年“隐居”于此。钟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钟山石窟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雕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错落有致,做工精细。
有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专家结论为:钟山石窟是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第二个敦煌,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主窟万佛岩呈长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平顶八卦莲花藻井,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石雕,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释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与坛基紧密连为一体,坛前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
    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第二个敦煌”、“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钟山石窟是人们研究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与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作为与敦惶对应的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石窟群,随着尚未开掘的一些石窟的清理与考古的深入,钟山石窟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惊喜。

 
子长县无公害绿色水果“迷倒”网媒记者
 
  青海新闻网讯 (刘志强)
 
    4月7日, “寻根祭祖陕西行”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市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参观采访。“太好吃了,真的很好吃,都是绿色食品。”采访团一走近延安市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一边品尝着新鲜的黄瓜和西红柿兴奋地说道。
   据悉,延安市子长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区位于东秀延川,205省道旁,计划总投资4593万元,项目区规划面积2000亩,核心区200亩位于陕西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杨家园则镇李家沟村,辐射区为秀延川区域设施种植专业村。主要建设标准化大棚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工厂化育苗中心、农机库房、薯类深加工厂等。
    近年来,子长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科技、生态、立体、绿色园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实践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园区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能力,把园区建成扶贫户、农民工、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基地,建成产业新技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规范化运营基地,目前核心区新建智能育苗室文洛式连栋温室2000平方米;建成元亨薯类加工区,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初步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22座,组装式日光温室4座,沼气池2座;印发技术宣传资料,积极组织培训,园区成为扶贫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再就业培训基地;建成管理及配套服务区生产库房、净菜库400平方米,农机库房2000平方米;种植中油8号、前8、曙光、绿光28等7个露地油桃新品种桃种苗基地30亩,薯类种植基地30亩;引进了长顺王子、37-72、巴莱姆辣椒、彩椒、荷兰35、天使4号、新秀、红佳西瓜等试验示范品种20多个,部分产品已上市。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