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78期 -> 3 -> 新闻内容
谢子长烈士之墓
新闻作者:本报讯  发布时间:2014-05-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子长烈士之墓位于子长县李家岔镇枣树坪村的堂子坪上,座北向南,墓冢高四点八米,南北长四点六米,东西宽四点二米,墓堂由砖石砌成,堂门高二点四米,宽一点四米,堂门横眉上刻有“民族英雄”四个大字,两边刻有鞔联,左联为:“革命先烈视死如归”,右联为:“民族英雄威震山川。”墓地总面积为一千九百九十八平方米。
    墓西侧竖石碑一通,碑高二点八米,宽零点八七米,碑面镌刻着毛泽东撰写的碑文。全文录于后:
    谢子长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即以共产主义为解放中国人民之道路,创农民讲习所,组农协会,领导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运动,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子长起义于清涧,继参加渭南暴动,败不衰志,奔走西北、华北各地。“九•-八”事变后,于陕甘之间组织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即是红军第二十六军之前身。于一九三三年赴察哈尔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回陕北组织第二十七军,协同刘志丹诸同志创造了陕甘宁边区。一九三四年于河口之役负伤,一九三五年春因伤逝世,党政军民各界感子长之功德,改安定县为子长县以志纪念。于政府及人民为子长立墓之时,以书叙之。
                                                                                         毛泽东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七月九




子长烈士陵园

    子长烈士陵园是一九五二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拨款重新修建的。
    陵园位于子长县瓦窑堡北郊祁家湾村的走马梁山下,座北向南,南北长一百二十米,东西宽七十米,占地面积为八千四百平方米。园内广植松柏树木花草。
    陵园大门口设钢筋栅栏门,门顶上有“子长烈士纪念馆”
    七个大字,左右门壁上刻有对联一副,左联为:8矢忠矢勇堪称民族英雄”,右联为:“全心全意树立革命旗帜。”大门口有月台,与停车场相连。
    距大门约十米许,为“革命烈士纪念塔”,通高十一米,塔座成正方形,青石条砌成。全塔共分七层,塔身高六米,见方一米。塔面上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其余三面横刻着子长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英名三百多位。
    门北三十米许,树立方柱体碑一通,碑座高一米,周长二点四米,碑身高二点四米,正面刻有“子长烈士纪念馆修建碑记”十一个字,碑身左右刻“子长烈士纪念馆修建委员会”和“公元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字样。碑身右面和背面刻文概述了谢子长烈士的丰功伟绩,全文录于后:
    “谢子长同志是西北人民革命和西北工农红军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将终身献于革命,最后于一九三四年在清涧县河口战役中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身负重伤,次年一月十八日遂壮烈牺牲。子长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的英烈事迹,永垂不朽!
    为了纪念子长同志对党、对人民的伟大功勋和卓越贡献,前陕甘宁边区政府于一九四三年兴建子长陵墓,陵内并刻有毛主席和中央党、政首长的题词暨子长同志生平事迹,但一九四七年蒋胡匪军疯狂侵略边区时,烧杀抢劫,并将子长陵墓毁坏,我边区人民对这一血腥罪行,莫不切齿痛恨。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为慰革命烈士之英灵,并鼓舞人民武装部队之士气,巩固国防,极为重视革命烈士的褒扬工作,一九五二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特拨款十三亿元,修建子长烈士陵墓,并由绥德地委、绥德专署、绥德军分区、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及各界人民组成子长陵修建委员会,领导修建。‘为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本会特决定将原子长陵墓改为‘子长烈士纪念馆’,并于馆内加建烈士纪念塔,将子长县为革命斗争而殉难的烈士姓名勒石,以使人们瞻仰、追悼。在陵园修建过程中,由于广大群众热情支持及全体工人的积极劳动,历时二十一个多月,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修建工程告完竣。
    值此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时期,重建烈士纪念馆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它将鼓舞我们学习先烈革命精神,将我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繁荣的,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并给我们以百倍的胜利信心和斗争力量,爱将重建之由,略述如此。”
    园中心处,东西两面,为谢子长革命事迹陈列室
    园内东西两边各建有式样、结构基本相同的八角亭一座。亭通高约十米,亭基为石块砌成.周长为十八米,柱高三米,均为白石凿磨而成,光洁、朴素大方。亭顶部八道脊岭,伸向四面八方,木结构椽楔、斗拱及装饰图案,加上彩绘和精制的兽头形态更加生动引人。
    东面八角亭内共立石碑五通,东、西、南、jE,中央各立一通,为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子长县人民政府、绥德军分区司令部、陕西省军区、中共延安地方委员会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为子长陵园所题的挽词。亭子中央的一通碑是子长陵园所题的挽词。
    东西八角亭中间,矗立着谢子长将军花岗石雕象一尊,象通高4.5米,正面刻着,“谢子长将军”、“1896-1930”,背着刻着:“设计:石村。制作:西安美院雕塑系。建制:中共延安地委、延安地区行署、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九年十月。”
    在谢子长将军雕象后面,坚碑一通,碑为水泥结构,碑正面上方刻着“献给谢子长同志”,中间刻着“革命楷模”,下面刻着“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5年8月21日。”
    碑背面刻着:“陕甘边、陕北两个地区的党组织在三十年代前期,先后发动了武装革命,创立根据地的斗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双方逐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和互相支援,最后在谢子长同志领导下,于一九三五年二月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达到了完全统一。谢子长同志负伤去世后,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两军在刘志丹同志统一指挥下,粉碎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解放了延川、延长、安定、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把两个苏区联成一片,创造了大片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陕北、陕甘边的党、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在刘志丹,谢子长同志的领导下,立下了重大功勋,应当载入光荣吏册。”末尾附:“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八三年第二十八号文件”等字样。
    后层院落地面高起二米,东西长五十五米,南北宽三十五米,园中间建谢子长烈士墓堂,中间设正门,门亭通高十一米,东西长十二米,南北宽六米,亭基为块石砌成,高二米,东西两旁各设十一级台阶。亭内树石碑四通。东面第一通碑为毛泽东同志给谢子长同志撰写的碑文。第二通碑正面刻着“谢子长同志千古”,中间刻着“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右下方署名“毛泽东”和“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通碑正面左上方刻着:“谢子长同志之墓”,中间刻
着“民族英雄”,右下方署名为“毛泽东”和“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四通碑正面左上方刻着“谢子长同志”,中间刻着“虽
死优生”,右下方署名:“毛泽东”和“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七
月初九日埋葬”等字样。
    墓堂居园中央,水泥砖石结构建筑,东西长十九米,南北宽八米,高五米,墓堂正中书:“谢子长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和“谢子长同志生平事迹简介。”基堂内陈放着谢子长烈士的柏木棺材和各种祭奠物品,正壁悬挂着谢子}乏烈士画象。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摆在正厅里。


子长县革命烈士公墓


    子长县革命烈士公墓位于县城瓦窑堡北祁家湾村走马粱山麓。座北向南,占地面积为五百四十平方米,呈正方形。系一九八四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建的。将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十六位烈士遗骨,由张家沟、玉家湾等地迁移到这里来安葬的。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巾帼英雄,陕北红军中第一个女指导员任志贞烈士之墓就在这里。墓堂高一点四米,宽一点五米,长二点三米。墓堂前面竖石碑一通,碑通高一点七米,宽一米,厚零蠃二米,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任志贞同志之墓”,“公元一九八五年五月一日立。”
    任志贞烈士墓两侧,埋葬着土地革命时期,在玉家湾、南沟岔、涧峪岔等地英勇牺牲的十位烈士遗骨。
    在两侧第二排上,埋葬着中越自卫反击战巾英勇牺牲、荣0的李树贞、阎海荣和牺牲的慕向宁、景存军、张志
红五位烈士遗骨。
    基地里由县党、政、军各界人士、学生、群众栽种有松柏树和花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