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晓军)一度以来,举国上下唾骂城管,城管事件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和焦点。在“管与不管”、“如何管”等问题面前,城管工作一度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为了破解这个“瓶颈”难题,我县城管践行群众路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本,在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人性化管理举措纷纷登台亮相,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出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赢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人性化管理
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我县城管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勇于向自己开刀,从自身找问题,在广泛征集民情民意,定制度、出举措、呈亮点。在十字街设立党员活动点2个,大家有意见建议可随时反映,面向广大环卫工人和社会发放意见建议征询表680余份,通过梳理对反映上来的各类问题,整体着想,立说立行,立行立改。针对环卫工作大量在早晨的实情,吃早餐困难的问题,派专车给环卫工人送免费早餐,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一人顶两班”高强度环卫工人的称赞。针对休息饮水问题,在县城新建7个环卫休息亭,动员县城较大宾馆及部分个人门市奉献爱心,40余门店免费为环卫工人供水休息,为这些门市专门挂牌,提高门市社会“荣誉感”,环卫工人见“牌”便可休息喝水。协调社会爱心企业(个人)为环卫工人制定免费洗澡点,免费理发点。为环卫工人交纳了工伤和医疗保险,全面提高了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协和医院义务为环卫工人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等11个突出问题,用行动换得了环卫工人的“心动”。
环卫工人刘海艳高兴地说:“领导给我们管吃管喝管休息,我虽然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但工作不误事,干起来有‘心劲儿’”。
变管理为服务
破解城管难的“瓶颈”问题
我县在城管工作中,积极探索与管理对象的关系,变管理为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城市秩序。在全县发布《实施“四包两禁止”责任制的通告》,精心制作了“四包两禁止”责任牌,明确单位门店的管辖范围、管辖责任,免费在县城4000家单位、门店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并与各单位、业主面对面签订责任书,落实监管责任和处罚措施,使广大业主自觉成为城市管理的有生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成合力的局面。转变工作方式,承诺书代替罚款制。我县城管局推行“温情执法、亲民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坚决杜绝暴力执法、野蛮执法,彻底取消罚款。让违规摊贩书写承诺书(第一次本人写出承诺,第二次找人担保,第三次由担保人作出承诺写)、通过找保人、当担保、写承诺等方式,处理与弱势群体的矛盾,赢得广大经营户的赞扬和支持。堵疏结合,便民利民。通过征询广大群众意见,结合县城专业市场较少、流动叫卖相对固定、比较集中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以商贩为主,城管提供基础设施的办法,在县城繁华区域,搭建彩钢遮雨棚20座900m2,设立城管临时摊位安置点6处,焊接不锈钢售货台14个,统一制作烧烤专卖车20 辆,同时在红都广场划出儿童游乐玩具专用场地2500 m2,安置流动经营户500余户,让“游击”的马路市场、流动叫卖的商户固定地点经营。换位思考变角色,互动体验知难处。该局先后在服务对象和中小学校中开展了“试当一天城管员、体验城管难不难”、“大手牵小手、争当城管员”等互动体验活动,让广大市民和部分难缠流动商户参与其中,进行角色置换,换位思考体验城市管理的艰辛和艰难,并利用县电视台、子长贴吧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子长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我们今天的奉献将会换来孩子明天的幸福”等城管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最大程度地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大垃圾箱每3天检查一次,每发现一箱未清运的扣发驾驶员20元,跟车人员10元,小垃圾桶每天检查2次,每发现一组未清运的扣发驾驶员工资10元,跟车人员5元。”制度化管理是他们的一大特色。县城管局从群众和小商小贩及环卫工人的切身利益考虑,先后制定出台了《城管人员仪表规范》、《城管人员形象八要八不要》、《城管人员十条禁令》、《城管人员违规违纪处理处罚办法》等规章制度,对执法人员的着装打扮、神态举止、执法用语、执法过程等方面都作了刚性规定,大力推行一敬礼、二亮证、三纠违执法模式,在考核中,从细处着手,从严字当头。不仅有考勤册,而且有协管员的考勤日志,翻开日志和考勤册,哪一天的哪个公厕的墙壁没有搽干净了,哪段环卫的小垃圾桶满了未及时清理了,一目了然。出台了《考勤员岗位职责》、《协管员岗位职责》、《片长岗位职责》、《环境卫生管理所工作日志记录册》、《清运队车辆及人员安全制度》、《子长县城市管理局请假、考勤管理制度》,严格的制度配以详实详细的考核,破解全国城管难的“瓶颈”问题,将在这里翻开答卷。
流动党员党支部——打通一线环卫工人诉求的“绿色通道”
最近公厕员党员中心户杨满顺心里总是乐呵呵的!原来,通过他的正常反映情况和协调,化解了环卫工人的集体上访事件,又得到了局领导的支持和同意,帮助570余环卫工人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老杨一下子成了大家无话不谈的贴心人。
去年5月份县城管局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该支部共有党员14名,在实践中形成“支部——中心活动点——一线党员——一线工人”四级活动网络,下设了活动点2个,推选联络员2名,明确职责,细化责任,形成了党员“六员”示范带动作用。一是组织大家及时学习,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要求他们学习和行动相一致,《摒弃陋习、树立新风》、《远离邪教、幸福无边》、《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使流动党员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员;二是广大环卫工人有什么情况以及个人需求,都可以通过流动党员这个平台,及时上呈下达,成为信息传递的通讯员;三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谁的工作劳动强度大,人口较密集了,以及协管员优亲厚友等基层一线环卫工人工作状态,流动党员随时反映,成为日常工作的履行员;四是在流动党员中组织开展了流动党员示范街区、示范岗位、工作标兵评比创建活动,使其成为发挥作用的示范员;五是流动党员负责监督协管员和一线环卫工的工作,同时社会对城管工作的反响如何了,有什么反映了,成为伸张正义的监督员;六是开展“学雷锋”“ 争做好人好事”等实践活动,使党员成为群众的帮扶员。通过 “六员”作用的发挥,该支部每月评选工作标兵2名,评选公厕、清洁、清运示范岗4个,按月实行绩效奖励,在长兴街、安兴街、瓦窑堡休闲长廊创建了流动党员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等3个示范街区,凸显了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弥合了为民服务真情。
今日之子长,山青水秀街道干净城市靓丽,完全一幅“塞北小江南”之旖旎风光,在这风光的背后记录的却是570余名环卫工人们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是县城管局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弥合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交出一份满意的城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