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80期 -> 1 -> 新闻内容
让城市乡村一样美——子长县整治城乡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系列报道之一
新闻作者:拓乃章 吴瑞 记者 强国峰  发布时间:2014-06-26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亚   五月的子长,风轻雨润,绿意渐浓,一派生机。记者随县双创办的负责人踏访子长城乡,只见处处新美如画。漫步城区,宽敞整洁的城市道路,美仑美奂的休闲广场,碧波荡漾的秀延河水景观,把这座山城装扮得格外耀眼;走进乡村,一个个风貌一新的村庄嵌在青山中,一条条宽阔的道路整修一新,一排排青砖灰瓦的民居格外抢眼,一张张农民的笑脸荡漾着幸福欢畅,蓝天、绿树、鲜花掩映……城与乡融合共进的景致,成为子长一道靓丽的风景。“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是越来越好了,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余家坪镇李家川村74岁的王战海老人高兴地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子长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办好多数人的事、长远起作用的事,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把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作风、为民情怀和政绩观的标尺,围绕建设富有特色的“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目标,从4月份起全面打响为期半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着力改善城乡环境,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开启了美丽乡村的新征程。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一句话,犹如投入深海的重磅炸弹,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与呼应。如今,深感使命的子长人以拼搏的姿态,务实的行动,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热潮,全县上下奋力妆点出的大美乡村正从精心勾勒的宏伟画卷中款款走来。
    高点定位,“美丽”有了标准答案
    风生水起热潮涌,红都子长展雄姿。
    子长县这次“美丽乡村”建设启航,是以过去铿锵前行为基础的。近年来,子长县打造文明卫生、生态宜居城市的步伐不曾松懈,留下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的闪亮印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美丽农村如何建设,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如何整治,农民的幸福指数如何提高,如何让农民在优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子长县的决策者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关乎民计民生和百姓福祉。我们就是要从群众的需要和期盼出发,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群众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便捷度、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以坚决的态度、迅速的行动、有力的措施,全力打赢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攻坚战、持久战!”在4月15日召开的子长县委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兰孟偃和县长谢延明谈及实施“美丽乡村”时掷地有声。
    这样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和高标准、严要求,足以体现出子长县委、县政府对改善城乡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决心和信心。
    建章立制,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项涉及面广、综合治理难度大的活动取得实效,县上出台了《子长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整治范围、具体举措和完成时限。由县上有关领导亲自把关,经过反复酝酿,制定了子长县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城乡结合部卫生、205省道及子安路沿线卫生、县乡公路沿线卫生、乡村公路沿线卫生、集镇卫生、村庄卫生、村民卫生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共九个标准。县委、县政府还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考核责任制,作为考核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整治标准进行考核奖惩。各乡镇、村组也制定了新的卫生保洁、乡规村规民约、村民文明公约、门前“四包”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成为帮助群众改变陋习、养成文明好习惯的“法宝”,使全县迅速形成了争做文明优美示范村、示范户的良好风尚。
    新的目标,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的起点,是希望,更是责任。在这场“革命”中,子长人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子长的空气更清新,让子长的居住环境更宜人,共筑一个宜居家园,绽放出美丽的笑脸。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