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82期 -> 2 -> 新闻内容
破译西红柿“增收密码”——安定镇十里铺村农民白天成探索“整枝换头”技术纪实
新闻作者:周展辉  发布时间:2014-07-22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周展辉)打工者转行成了菜农,安定镇十里铺村农民白天成独辟蹊径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增收领跑者。近日,记者来到白天成的西红柿种植大棚试图解开他的“增收密码”。
    沿着水泥路来到十里铺村大棚瓜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大棚铺天盖地,仿佛进入白色迷宫。拐了几个弯,拉开大棚入口铁门,一股西红柿苗散发出的特有清香迎面扑来。“老叔,您真硬朗,还在大棚里起劲。”“还行,这是我的‘孩子’。”老叔一边吊绑西红柿枝一边笑着答。
    “老叔”名叫白天成,今年58岁,个子不高,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可你要向周边人打听,那名气可不亚于村干部,他种西红柿攻克了一门“增收”技术,一下子成了当地“名人”。
    休息时,白天成和记者叙了起来。他说,想种好西红柿就要把西红柿当做自己的孩子,精心打理、细心照料。从育苗开始,移植、拨杈、点花、上架、打药、采摘,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每天早上来到大棚后,要把棚内的草帘、拱棚上的薄膜一层层掀开,要通风,晚上再一层层盖好。“你不爱它,它不爱你。这就是种植的不二法门。”说话间,白天成指着旁边的一株西红柿告诉记者。  
    “整枝换头”辟蹊径 果实丰收笑开颜
    当记者问到种植的收益和产量时,白天成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他的“压箱底绝招”——“整枝换头”,即当西红柿的主茎老化以后,将它左右盘条下坐,同时选出一条强壮、无病的侧枝代替主茎,让它继续往上长,开花结果。待第二条主茎上的果实采收后,再选用另一条适当的侧枝代替它。这样循环往复,大棚西红柿可以收获好几茬且产量递增。当然,在每次整枝换头后,要施足追肥,浇好水,并及时灭虫。
    “一年种棚下来不用重新育苗,别家在育苗时我家的已经在生长了,别家的挂果了我的就可以卖了。算下来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也降低了好多,西红柿的产量也好,只要肥跟的上,产量是茬茬往上涨。收入嘛,刨去棚膜啊水肥啊就是个4、5万元比打工时强多了。”
    回头客致电来“点名” 口碑赢得畅销路
    “我不用化肥,都是农家肥、绿色有机肥,所以西红柿个大口感好,自去年开始卖后就不愁销了。去年是在市场里批发着卖,今年要么是我拉去城里给送要么就是托路车捎,大家都觉得我种的西红柿好吃,我销路不用发愁也高兴。”白天成正说着接了个电话,又急急忙忙赶往温棚去采摘西红柿。据悉,成为白天成的回头客的餐馆、家户可真不少,在售卖期间他天天在棚里采摘托运。
    埋头苦钻克难关 矢志不渝往出闯
    “老叔,你咋个学会的这个‘绝招’?”“向技术人员问完了自己慢慢摸索。记得最开始种大棚,我没经验掌握不好水肥量,结果就追肥把西红柿苗给追死了,技术员让我重新换苗我不愿意就这么阴阳差错下我发现西红柿的侧枝子长的好的了就开始培养呵护,慢慢发现也能结果实了,结得还比以前的多这一哈就让我有了盼头,开始呆在棚里像照顾娃娃一样给浇水施肥总结经验。”多少个日日夜夜,吃住在棚里白天成自己都记不起来,正是这种“父爱”般的呵护和长期的经验积累让他攻克掌握了这门技术绝活,为西红柿的增收奠定了基础。
    “老叔,你掌握了这门技术接下来想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受益么?”“推广好么,大家都会这门技术我们的产业才能发展起来,受益的还是我们农户么。”
    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多大的勇气。白天成用实际行动,为还在犹豫、徘徊的农民树立起了样本。他的经验不是直接拿来,而是一步步摸索,一次次汗水“取经”的积累,像这样创业致富应该赢得更多掌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