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子长通讯 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83期 -> 1 -> 新闻内容
人居环境这边独好——子长县大手笔绘就靓丽宜居家园纪实
新闻作者:吴 瑞 孙 乐 强国峰  发布时间:2014-08-0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 瑞 孙 乐 记者 强国峰
    青山碧水诗情溢,大路高楼画卷妍。
    时下,漫步在子长城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靓丽宜居的城市画卷:青砖灰瓦的建筑楼群,宽敞整洁的城市道路,美轮美奂的休闲广场,绚丽多姿的夜景灯光,碧波荡漾的秀延河水景观,把这座山城装扮得格外耀眼,绽放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处处演绎着繁荣和开放,生动诠释着这个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古城用妙笔绘制气势磅礴、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锦绣城市的大手笔。
“子长越变越美了,县城越来越靓了!”每一位外来宾客都会由衷赞叹子长城市的精致、优美,每一位熟悉子长的人都会如数家珍地道来这城的变迁,这美的形成。生活在这里的群众,更是普遍感觉到“幸福指数”有了大幅提升。
    精心规划 拓展城市空间
    “让家园更靓丽,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勤劳务实的子长人民共同的期盼和不懈追求,更是以民生为重的子长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和决心。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和撤县设市的目标,按照“突出特色,彰显个性”的思路,他们抓住“规划立城”这个“牛鼻子”,把科学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定盘星”,突破思维定势,明确目标定位,制定高水平城市建设规划,做到放眼未来,规划先行,为城市建设提供宏伟的发展蓝图。
在规划编制中,本着“二十年先进、三十年不落后”的原则,坚持城市规划“领导意图、群众意愿、专家意见、法律意义”的统一,县委、县政府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委托省内外知名设计院和省、市设计院,先后3次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善,完成了中心商务居住区、西部瓦窑堡新区、东部仓储工业区、南部物流工矿区四大组团分区发展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综合交通、商业网点、供热供气、绿化亮化等25个专项规划,县域城镇建设用地控规覆盖率达90%以上,城区规划面积由29.7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要求,将子长定位为“延安市北五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流通中心的现代化县级市”,把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持续性贯穿于城市规划始终,并坚决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执行不走样”,切实做到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
    随着一项又一项规划的修编完成,子长县以“六山环绕”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建好集文化、旅游、工业为一体的城市布局和形态结构清晰地浮现了出来。条条规划,饱含着子长人殷切的期望!张张蓝图,渗透着城市决策者火热的激情!
    精雕细琢 擦亮城市“名片”
    一座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的“名片”,才能让人记忆深刻。
    围绕“天蓝、水碧、地绿、人和”的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子长县牢固树立城市建设的人本理念,坚持城市扩展和内涵提升相结合,把扩容城市绿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把现代文明、历史神韵、自然特色融于城市建设,把特色文化融入城市景观,在城市美化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使新、老城区各展风采,人文禀赋与生态资源相辅相成,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巨变,带给市民的是无尽的福祉。不少市民群众说,生活在子长,真是一种幸福!
    在城市建设中,县上把解决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住房、吃水、供热等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按照“旧城改造、东拓西扩”的思路,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吸引社会力量改造老城、开发新区,近几年来先后投资13.3亿元,着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承载力。如今,子长县城面积扩大到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1万人。老城区保护改造中,彰显子长青砖灰瓦的建筑特色,对城区15000孔居民窑洞进行了屋面美化改造,统筹老城区主色调和街区风格,完成中山街仿古街改造,再现了老城区的古韵悠风。规范了长兴街、广安街、中山街、迎宾路等19条主支街道店铺门头牌匾,对城区所有道路进行沥青罩面改造,更换了人行道地砖。老城从面貌到功能焕然一新,让城市更添活力。
    文化底蕴深厚的子长县,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注重培育文化魅力,将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巧妙融合,为城市发展聚集更多的文化元素,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内涵。在南岸河堤上修筑了长1200米的瓦窑堡文化休闲长廊,设计超前,图文并茂,由12部分446档精雕细刻的花岗岩栏杆做围堰,红色记忆景墙、文化景墙、书卷景墙和子长大鼓等相匹配,把子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风貌等集中形象地展现出来。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168公顷,集革命文化、人文自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龙虎山休闲公园,建成将军苑等20多处景点。站在龙虎山上,看碧水穿城,苍翠簇拥,百鸟争鸣,沐习习山风,闻鸟语花香,真叫人忘却尘嚣,心旷神怡,处处展现抒情诗般的优美流畅。现在,每天到龙虎山公园晨练、散步、休憩的市民络绎不绝,惠民阳光带来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水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的灵气所在。对于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子长来说更是如此。作为全县重点工程之一的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达1.87亿元,以河道为主轴,两岸亲水空间为副轴,并在城区河道修建橡胶坝,拦蓄河水塑造水景观。每一道橡胶坝的水面上都布设有亲水平台,两岸景色互映,水光、天色、树影相映成趣,成了名副其实的“景观河”。漫步秀延河岸,5座橡胶坝如长藤结瓜,拦截的秀延河成了5座碧水清清、波光粼粼的湖泊,两岸柳丝飘拂,显现出“绿树成韵、清水绕城”的清灵之气,成就了“山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建设个性,给历来干旱缺水的瓦窑堡凭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
    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规,该县制定了绿化管理办法,出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树种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专业规划,成为城市绿地建设的依据,推动城市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的办法,最大限度还绿于民、造绿于民,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0.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94%,使一个绿色匮乏的山区县城呈现出“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秀美景象。
    城市亮化方面,在城区“六山”安装了节能灯,临街楼体、景观树安装了各种装饰彩灯,完成了秀延河两岸的亮化,县城主次干道更换、架设了新型路灯,主次街道及广场游园亮化率达到98%以上。通过亮化工程,城市的外在形象大为改善,区域竞争力和对外吸引力也得到增强。每到夜晚,秀延河水和两岸灯光交相辉映、绚丽多姿,城区“六山”繁星点点、熠熠生辉,大街小巷灯光璀璨,把这座山城装扮得多彩靓丽、格外耀眼。
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环境的提升,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更加舒适、更加便捷,市民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越来越高。“县城变化就在我们身边,这街上的景色多好看,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家住龙虎山社区的退休老干部张建新高兴地说。
精细管理 织就城市新貌
    城市管理是巩固建设成果、实现城市价值的重要途径。子长县在大思路、大手笔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强化管理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抓实每个环节,抓好每个细节,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整个县城始终保持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管理体制上,着眼于理顺部门关系和条块关系,重新界定了各职能部门的城管职责,推行昼清夜扫24小时保洁制度和门前“四包两禁止”责任制,划片包干,综合治理,解决难点,整治重点。在城区街道社区全面推行“红袖章”监督管理制度,义务监督员巡回各责任区进行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不卫生、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使城区处处、时时处在有效的管理之中。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顺利通过验收后,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素质,引领社会风尚。
    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该县从群众最为关心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坚持“清理整治和依法规范相结合,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依法行政和社会监督相结合,近期整治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分步骤、分阶段持续深入地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筑市场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受到了市民群众的一致欢迎。如今,无论是历经沧桑的老城区,还是全新亮相的新街道,都展现出了干净、整洁、优美的新形象,迎得了满城百姓的喝彩。
    走上子长街头、社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各沿街门店正在对自己的周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社区居民忙着打扫自己的房前屋后,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清理卫生死角,老奶奶教小孙子把果皮扔进垃圾箱,小学生顺手捡起不知谁落在地上的一片废纸……广大市民纷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言行谱写和谐社会的文明之歌。
    每当夜幕降临时,子长的各个广场上,灯火通明,周围的市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从四面八方赶来,翩翩起舞,放声歌唱;街道上,人来人往,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夜幕下的子长县城如诗如画,又似一座五彩缤纷的水晶宫殿,让市民乐在其中,让来宾流连忘返。漫步其间,尽情地呼吸着阵阵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文明卫生城市带来的舒适与惬意,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一代伟人的不朽诗句:“江山如此多骄”,“风景这边独好”。
红都子长展新姿,千家万户尽开颜。子长这片被英雄的鲜血浸润过的土地,而今旧貌消褪,新颜焕发,一个沉稳、谦虚、开放、包容、热情、活力、家居的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示出独具特色的迷人风采。从环境改善中得到实惠、从靓城效益凸现中尝到甜头的子长人,步伐更加铿锵,勇气更加豪迈,正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地朝着富裕、生态、和谐、幸福子长阔步前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中共子长县委宣传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陕ICP备11005954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