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9月 8日迎来传统节气“白露”,标志凉爽的季节正式到来。
气象资料显示,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快速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日渐减少,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一般昼夜温差在 10℃至 15℃。
小心“秋燥”伤身
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是白露期间的气候特点。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在这样的天气里,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干咳无痰,大便干结,皮肤干裂。
当“秋燥”未能及时得到预防和控制,便会发展为疾病状态,其中包括在秋季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为有效防治“秋燥”,可多喝水,尤其是加盐或蜂蜜的白开水;多吃水果,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劳逸结合,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基础上,可在室内养些绿萝、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
注意防寒保暖
专家提醒说,白露时节,起居保暖非常重要。人们不要再赤膊露体,要添一些薄的秋衣。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腹痛、感冒发烧等。饮食调理上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可适当吃些羊肉、鸡肉和微辣食品,可暖身抵御寒凉。
此外,季节转换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愉悦身心的好时机,要多外出活动,或登高望远,或悠然散步,既可锻炼身体,又可调整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