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郝文军)近年来,县医院借助医改东风,全面建设医院硬件和软件设施,综合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今年又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新举措,推行精细化管理,使医院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今年1— 4月份,累计实现医疗收入2189万元,支出医材成本966万元,纯收入净增2.76%。其中日常公用经费支出655万元,结余212万元。总务库房、维修费、办公耗材、水电费支出105.8万元,同期下降5.3%。累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9.8万元,房屋折旧9.2万元,连同计提发展基金644万元,共结余781万元,滚动结余860万元。
据了解,县医院推行医疗全成本核算新举措有四项。一是推行科室成本核算,采用直接分配法,将药械、总务库房、维修费、木工电料等费用进行直计成本,对房屋折旧按所占面积采取成本分摊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按服务年限,实行直线分配法,计提折旧,对新增医疗设备,按盈利多少,采取阶梯分配法,扣除成本,解决了因开展新项目购买设备而收不抵本的后顾之忧。二是推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采用成本分摊法,对水、电、暖等费用按人员比例、房屋面积等比例进行分摊,计入项目成本。对办公用品及单收费材料、药品等直接成本,直接计入项目成本。三是推行病种成本核算,将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耗材成本,按历史成本法,计算上一年度的平均成本,估算出当年的病种成本,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实行单病种付费提供依据。四是推行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算出医院的总成本,按收入系数法,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在每月召开的科主任会上通报门诊、住院工作量,对医疗诊次和质量进行定期分析,对各项成本和控制指标进行排名,引导合理诊疗,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节约固定成本。
实行全成本核算以来,医院职工的成本意识明显增强,节约意识、财产保护意识明显改观,医院运行成本大幅下降,呈现出“四升四降”的良性发展态势,即“门诊住院人次上升,患者满意度上升,业务收入上升,职工收入上升,次均费用下降,运行成本下降,转院转诊率下降,群众负担下降”。今年6月份,医院将借鉴咸阳市中心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财务运行“用友”软件,此举将更加科学规范医院的成本管理,对我县其他公立医院的全成本管理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广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