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县城区街头、秀延两岸飞虫无所不在,扇着透明的小翅膀玩漂移,频频“侵袭”路人,市民叫苦不迭。记者了解到,这些惹人厌的飞虫不是蚊子,而是有翅的小蚜虫,近段时间持续高温天气,给蚜虫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疾控中心副主任赵瑞说,市民无需恐慌,蚜虫本身无毒,春天最多,大家出门可少穿黄色、黄绿色衣服,戴上口罩减少蚜虫的“骚扰”。
无奈:走在路上 吃了一嘴的虫子
“天啊!没有喊它们快到碗里来,它们就前仆后继都要上。”昨日上午,市民王女士穿着黄色T恤在文化长廊散步,不时地有小虫飞到她脸上,一旦觉得痒一摸脸,就能摸到小虫子的“尸体”。低头一看衣服,她自己都吓傻了,光是胳膊上都有10多只小虫子,她只能不停地抖衣服,尽量不看自己的衣服。“衣服上密密麻麻,头皮都在发麻。”
“路上走路的都要吃一嘴巴的虫子。”“骑电瓶车要戴眼镜啊!不然睁不开眼。”“星星上的虫子占领红都了!”从市民们的这些反映就能够看出,这种小虫子的密度有多高。
近段时间以来,我县蚜虫肆虐,市民不胜其烦。记者一路走来看到,市民不停地“抓耳挠腮”,驱赶这些讨人厌的小虫子。
原因:蚜虫“婚飞” 春天大量繁殖
我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蚜虫们正是“婚飞”的时候,正当繁殖季节的蚜虫们长出翅膀,到处寻找另一半。一年当中,只有春天才会大量产生有翅的个体,方便转移。其他的时候,它们以无翅的方式繁殖,一年能够繁殖10代以上,一旦繁殖完毕,它们就会死亡。春天植物们发出嫩芽,气温在16-22℃时,适合蚜虫们大量繁殖。
不过,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飞在空中恼人的家伙们,其实非常脆弱,只要下几场大雨就会消失掉。不过近期我县一直处于干旱状态,所以这段时间小虫格外猖獗。
提醒:小虫“好色” 浅黄衣服不要穿
赵主任说,“城区区飞满天的虫子是蚜虫,陕北俗称油汉,不是市民传言所说的小蚊子。今年蚜虫陡然增多的原因是因为今年春雨多,植被旺盛,加之我县近些年绿化面积增多,蚜虫因食物增多而数量剧增;春季又是蚜虫的繁殖期,才出现了近日蚜虫飞满天的现象。”目前,林业部门、疾控中心已对蚜虫采取了相关防治措施,喷洒药水。只要下一场雨,就能基本得到解决。
蚜虫有趋光性,车灯和色彩鲜艳的衣服容易吸引蚜虫。蚜虫进入食物、水源后,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市民外出尽量不要穿浅黄色等浅色衣服,用眼镜防护好眼部。另外,杀虫剂、蚊香、花露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蚜虫。
小链接: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陕北俗称油汉,多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会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的繁殖力很强,有迁飞的习性。其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