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儿童发热性疾病也逐渐增多。怎样才能让宝宝们在炎热的夏季预防发热性疾病,度过健康快乐的夏季,是父母们更需要关心的。为此,笔者特别对夏季儿童常见的几种发热性疾病进行整理,给家长们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育儿信息,使宝宝在炎热的夏季,远离疾病,健康成长。
一、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主要由痢疾杆菌引起。2—7岁宝宝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恶心呕吐,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预防措施: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给宝宝吃不干净的食物,绝对不要给宝宝喝剩奶;让宝宝从小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给儿童常洗手,儿童常用物品要清洗消毒。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7、8、9月份。乙脑病毒通过蚊虫传播。潜伏期4至21天,主要表现有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颈部强直等。病程第3—5天会出现惊厥或昏迷,重者出现呼吸衰竭。
预防措施:预防关键是灭蚊防蚊、乙脑灭活疫苗接种及降低动物圈带病毒率,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四、出疹性疾病
夏季也是部分出疹性疾病的高发期,常见的有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水痘等,多与病毒及细菌感染有关,多伴有发热。
预防措施:注意居室卫生,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及感染患者接触,定期预防接种。
夏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一定要留心儿童病情变化,及时求医就治。
|